當前,新冠疫情牽動著每一個人的心,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在濟南能源集團,有這樣一群“堅守使者”扎根一線,“疫”同奮戰,身體力行構筑起疫情防控的堅實屏障。
以工地為家 與繁星作伴
馬山鎮多村整合農村新型社區安置項目是山東省重點項目,建筑面積約160萬平方米,由濟南能源投資控股集團承接該項目熱源及管網建設工作,項目建成后將惠及3萬余名當地百姓供暖用熱。自2月下旬常駐馬山項目現場以來,項目負責人馮太超回家的次數屈指可數。疫情當前,他更是放緩了與家人團聚的腳步,選擇堅守一線,每天工作超過12個小時,全面推進項目施工進度和質量。人員少、工程大,他就轉換角色妥善應對,分析圖紙合理分派施工作業人員、調度每日施工情況、做好各項數據統計……他就像一棵冬雪傲松,用鋼鐵般的意志和高度負責的工作態度,讓“愛崗敬業”四個字在他身上不斷發光、發亮。
“我是退伍軍人,也是共產黨員,我先上!”同樣因疫情選擇堅守的還有陳同建,他深知能像城市居民一樣住上暖氣房,是許多農村老百姓的共同愿望。他不畏艱辛,無懼疫情,誓以馬山為家,搶時間、趕進度,解決一個個施工難點,完成一項項供熱建設。馬山項目坐落在長清馬山鎮104省道附近,南北地塊最遠距離相距10多公里,陳同建每天往返數次,只為嚴格把控施工質量關,不留隱患保供熱。在他身上,體現了“轉業不轉志、退伍不褪色”的軍人品質,更彰顯了一名共產黨員的責任與擔當。
受疫情影響,整個項目施工現場完全封閉式管理,為穩步推進項目進度,馮太超、陳同建成了工地上的“全勤者”,晝夜奮戰,不眠不休,餓了就蹲在地上簡單用餐,困了就在宿舍里稍事休息。為早日實現百姓享受到優質熱源的期盼,他們拼了!
行走在污水廠區的“能源大白”
疫情期間,國內多地污水處理廠檢測出奧密克戎毒株,致使污水處理廠病毒接觸和感染風險提高。針對此情況濟南能源投資控股集團濟南西區污水處理廠和經開區污水處理廠污水廠項目部負責人康興寶迅速組織部門技術人員加強兩廠區的消毒和人員防護管控,合理調配工藝,提高曝氣量和藥劑投加量,利用氯酸鈉與單過硫酸氫鉀組合消毒方式,加大水處理強度。同時為運行一線人員和化驗員工配備防護服和護目鏡,提高職工防疫意識,從各個角度做好防護措施。
康興寶不僅肩負著兩座污水處理廠技術運行工作,還要對目前在經開區污水廠負責施工收尾建設的人員進行疫情防控管理。工地人員聚集,來源廣泛,除了人員測溫、場地消殺之外,康興寶按照集團公司疫情防控要求,組織對所有施工人員進行核酸檢測,需持核酸陰性證明方可上崗作業,全面確保入場人員健康狀況。同時,有序推進項目施工進度和質量,做到疫情防控、安全生產無縫銜接。自項目開工以來康興寶幾乎全年無休,調度施工進程、調試技術參數、施工運行兩手抓,晨興夜寐、不曾停歇。堅守一線的他已經失去了太多與家人團聚的時間。作為三個幼兒的父親,疫情當前,生活多有不便,他也十分惦念家人,卻還是選擇堅守在崗位上,因為責任,所以擔當。
青年擔當 志愿服務沖在前
清明節期間,濟南能源投資控股集團的兩名青年團員趙金明、鄭新剛積極響應仲宮街道辦的號召,在確保所轄各處能源站設備正常運轉的前提下,主動要求參加臥虎山環湖南路南草溝村防疫點的服務工作,沖鋒在疫情防控一線。他們不顧個人安危,嚴格按照工作要求,嚴防入村路口,對來往人員登記測溫、對所經車輛進行消毒處理,用身體力行為村民筑起了一道阻擊疫情的銅墻鐵壁,成為志愿服務最靚麗的“青春風景線”!
4月5日,濟南市濟陽新城供熱有限公司臨時抽調精干力量成立疫情防控“巾幗”志愿服務隊,深入一線協助社區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濟陽新城“巾幗”志愿服務隊由8名一線女職工組成,分別駐守在濟陽區新元社區和濱河社區的疫情防控一線。在生活中,她們扮演著母親、妻子、女兒的多重身份,在疫情來臨時,她們舍小家顧大家,成為了火速集結的“巾幗戰士”。信息流調、社區公共區域消殺、配合醫護人員開展核酸檢測采樣、引導外來人員掃描“場所碼”登記信息工作,繁瑣的工作任務沒有阻擋她們前行的腳步。她們時而化身“勤務員”,場地消殺、清點物資,根據每戶居民數量,進行防疫物資分裝、分配;時而扮演“社區播音員”,維持現場秩序,手持喇叭通知社區人員參加核酸采樣……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她們平凡而堅定的身影。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能源集團的黨員團員群眾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不同的“戰疫”方式展現著關鍵時刻披荊斬棘、能抗大任的優良作風,真正做到了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他們用一幕幕無懼逆行、直擊“疫”線的縮影,共同抒寫著“知行合一,為人民服務”的錚錚誓言。(通訊員 張帥)